S__15720642.jpg

活動預約粉專|阿改玩生活

花蓮萬榮鄉西林村,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太魯閣族部落,帶著興奮的心情,首次體驗由新生代的太魯閣族青年團隊-「阿改玩生活」辦理的部落遊程體驗。

首先,「阿改」不是一個人名,而是太魯閣族語「Akay」諧音,本身是涵義廣泛的狀聲詞,包含「很厲害、很難忘、很痛」等,都可以喊「Akay!」

這一趟部落遊程體驗,將在青春的部落團隊帶領下,走訪部落感受太魯閣族人的現代日常,然後透過分組與分工,一起準備美好的部落晚宴,感受傳統太魯閣族人一起工作、一起分享食物的生活,也從新世代的青創團隊中,看見部落文化傳承的曙光與創意。
 

IMG_5079.jpg
 

驅車前往西林村-「支亞干部落」,我們先在復原的傳統太魯閣族竹屋前集合禱告,向祖靈祈求今天的行程平安順利,可以看見竹屋前擺放三根香菸、檳榔和用竹杯盛裝的米酒。導覽的妹妹Yawas補充說道,過去傳統部落會由「巫師」專職祭祀、與祖靈溝通,也會看祭祀當下香菸燃燒的狀況,當天煙氣不斷,表示祖靈也很歡迎大家到來喔!

「支亞干部落」百年前形成,最初抵達的第一個家族,看見支亞干溪源流的地形像一個倒臥的大樹洞,所以將舊部落稱為 Rangah Qhuni 「打開的樹洞」,後來日治時期將許多位於太魯閣的族人由高山遷移至平地,前後有20個家族陸續遷移至此地,也重新將部落命名為「 Cyakang 支亞干 」。

IMG_5089.jpg

跟著執行長「Apyang」進入竹屋內,認識過去部落族人的家屋模樣:由桂竹為主體搭建的傳統家屋,屋內三顆用以生火、炊煮的立石灶,是「成一個家」最重要的核心。在屋內的炊煙,不僅具有保暖、防蟲的效果,頂上木架同時也是廚房功能,能用來煙燻肉類。

IMG_5099.jpg

過去傳統屋內架設有竹床,最年輕力壯的成員床位也最靠近門邊,肩負保衛家人的工作。我仔細端詳屋頂上風乾的玉米與側邊的木窗,腦海中想像著過去族人的生活樣貌,但已經被便利生活慣壞的我,真的不能沒有冷氣、窗簾和溫暖棉被的生活啊....

IMG_5086.jpg

IMG_5091.jpg


離開竹屋後,開始跟著族人的腳步一起走讀部落,認識太魯閣族。

IMG_5104.jpg


純樸的支亞干部落午後其實非常安靜,只有部落家戶飼養的家犬,聽聞我們的到來,不時此起彼落的吠叫著。以村落道路而言,部落內的馬路相對寬敞,族人說,這是過去部落的前輩,無償捐出私有土地給部落建設而成的道路成果。

IMG_5122.jpg

散步在部落裡是享受的,沿途可以欣賞美麗的田野風光,也看到在地族人種植的薑、洛神、太陽麻等日常農作。

IMG_5121.jpg

IMG_5136.jpg IMG_5138.jpg

IMG_5163.jpg


從部落的建築中可以看見許多菱形紋飾,菱形圖紋象徵的是「祖靈的眼睛」,在傳統太魯閣族的織布圖紋和傳統紋面中,也可看見大量的菱形圖紋。

走讀部落有趣的地方是,能看見熱愛手作的部落達人,從自家房屋外觀開始展現他們的才華技藝(但很可惜沒看到部落達人),還能體驗鄉村感十足的部落雜貨店。

IMG_5127.jpg IMG_5129.jpg

IMG_5139.jpg

部落雜貨店(上、下圖),有琳瑯滿目的各式玩具、零食、生活雜貨,在這裡可以買到單顆散裝的沙士糖、冬瓜糖喔!馬上回味起小時候光顧宜蘭東澳雜貨店的小時光。

IMG_5142.jpg

 

走進過去日治時期被劃分為「第五組」的區域,看到一處被稱之為「巨人的腳印」的寬敞平地,過去曾在這裡出土距今2千-3千年的玉器,相傳千年以前有一群擅長製作玉器的小黑人,居住在部落的高台區,製作的玉器流通於南島文化族群間,也為部落的前世今生增添許多神秘色彩。

IMG_5146.jpg


部落裡的主要支流是清澈的「清水溪」,不僅是部落孩子熱愛的戲水區,目前夏季也推出好玩的溯溪體驗行程。

IMG_5157.jpg


部落清澈的圳溝邊,有特殊的捕魚裝置,現代版的魚荃裝置讓魚「只進不出」,現場直接撈起魚荃勘查,發現真的有魚穫哩!

IMG_5166.jpg IMG_5171.jpg


部落走讀的終點來到「耕吧 園區」,「耕吧」(QMPAH)是族語勞動、工作的意思,園區中央的大型竹屋「心工寮」,以及園區內的作物等,點點滴滴都由阿改玩生活團隊胼手胝足地打造完成,接下來在園區的體驗也是今天活動最核心的部份。

IMG_5184.jpg


首先在族人的教學下,率先在園區體驗「傳統射箭」,不同身形的人需要搭配不同大小的弓,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好不容易把弓拉開了,箭射出後卻不知道飛哪去了?! XD

IMG_5210.jpg

IMG_5212.jpg


射箭體驗後,每個參加的夥伴們穿上圍裙,分組展開不同的工作分配,包含:挖樹薯小組、生火烤肉組、餐桌美化裝飾組、採摘葉片、廚房備料組等。這次一同參與的夥伴們都非常投入,我穿梭在各組工事間,有幸記錄下每一組夥伴們的專注與投入。

IMG_5222.jpg
充滿活力的挖樹薯小隊出發!沒一會兒就找到超巨大樹薯本尊,實在太開心啦!(上圖、下圖)

IMG_5249.jpg

 

IMG_5235.jpg
生火烤肉組小隊先取細竹片堆疊後開始生火(上圖),一旁還有生力軍不斷協助剖竹片(下圖),為晚餐的柴火不斷而賣力著。

IMG_5312.jpg


血桐葉可以成為很好的自然食器,採集組夥伴一一細心採集後,清洗備用。

IMG_5239.jpg


廚房備料組也沒閒著,張羅大量的蔬菜清洗、分切。

IMG_5263.jpg


晚宴的甜點也需要我們的參與,是芋頭控最愛的芋頭糕點心!兩大顆芋頭先削皮、手工輪流磨碎後,加入麵粉與黑糖攪拌均勻。

IMG_5313.jpg

接著用熱水煮過的香蕉葉,將生芋泥對折後包覆起來,就可以進大鍋中蒸囉!

IMG_5327.jpg IMG_5326.jpg

IMG_5332.jpg


1~2小時過去,餐桌上的佳餚一一出爐了!今天的菜色還有可愛的菜名,像是:「阿美利菜(沙拉)」、「巴扎克盤(炒青菜)」、「吃肉民族(烤三層肉)」、「彼憶雞寮(雞蛋+南瓜+烤地瓜)、「德魯固甜點(芋頭糕)」以及「木薯排骨湯」,在長桌上一次排開,令人食指大動!

IMG_5351.jpg

IMG_5353.jpg

IMG_5354.jpg

 

IMG_5359.jpg

開動前由族人進行說菜,由於入夜後氣溫降低,我看見顏色美麗又香氣十足的木薯排骨湯,馬上決定先從湯開始品嘗!果然大鍋煮的湯,食材之間的鮮美互相釋放與吸收,下午挖到的木薯吃起來又鬆又香,我非常喜歡~而其他菜色其實也多以食物原味呈現,非常爽口且新鮮、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有大家一起參與,這頓晚餐吃起來格外美味滿足。

IMG_5367.jpg

吃飽後芋頭糕也起鍋了!剛起鍋的芋頭糕非常燙手,小心翼翼揭開香蕉葉,芋頭香馬上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吃得出純手工的古早風味,身為芋頭控的我也愛不釋手,將這一道甜點列入日後在家也想動手嘗試的點心清單!

IMG_5403.jpg

和部落傳統的日常一般,大夥一起圍著爐火用餐、談天,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好喜歡這樣的感覺。

IMG_5371.jpg
 

飯後,活動即將近入尾聲,Apyang和大家感性的分享當初搭建這棟「心工寮」的歷程點滴,他認為部落傳統建築是傳承部落文化與凝聚共識的核心,不過在搭建過程中,因為最主要的「竹子」原料已經不若以往,沒有經過專門的建材養成歷程,所以工寮空間的竹子才會有粗、細不一的情形。
儘管如此,經過一整天的體驗,我仍為部落青年返鄉,從文化田野調查到創意的行動實踐,感到驕傲與敬佩,這不是一條輕鬆好走的路,但因為他們的努力,我們得以用如此有趣、深度的方式認識支亞干部落與太魯閣族文化。

IMG_5376.jpg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來自花蓮市,同為太魯閣族的小姐分享,雖然都是她熟悉的生活日常,但她的部落沒有這樣的體驗遊程,所以特別想來走走看看,再次彰顯「阿改玩生活」這群青年的與眾不同。

IMG_5395.jpg


你也和我一樣,是喜歡多元文化體驗或部落小旅行的愛好者嗎?下次直接來支亞干部落走走吧!

IMG_5405.jpg
 

看更多KATY說故事的部落體驗文章:
【宜蘭 野趣大同】|泰雅獵人山林野趣森體驗 一日部落深度小旅行

藍色里佳的咖啡體驗旅程|阿里山 里佳部落【嘉娜百藝工坊】

來達邦 覓茶香|阿里山 【達明製茶x白紫茶香居】

上山採一籃紅艷艷的舒心咖啡果|阿里山 特富野部落【TFU'YA咖啡】

典藏鄒族文化寶藏|汪長老與【巴舒雅藝術設計工作坊】

有楓香作陪的人文咖啡|阿里山 樂野部落【鄒讚咖啡】

在山之美地 飽足一桌山林美味|阿里山 山美部落【山之美 達娜伊谷景觀餐廳】

花蓮富里|花蓮最南端的世外桃源【吉拉米代部落】一日綠色旅遊

花蓮萬榮|深入山林感受布農天籟樂音-【馬遠部落】半日文化體驗

花蓮玉里| 悠然愜意慢時光 【織羅部落】阿美族田野之旅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台東永康部落獵人野食餐桌一日食旅

 

arrow
arrow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