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056.jpg

從高中編輯社開始接觸訪談,至就讀碩士期間,開始萌生了採訪家族老人家的想法;早期曾嘗試採訪了外婆幾次,也曾經查詢了蘇澳鎮誌,都沒能找到東澳的發展如何開始。沒想到2019年12月,因為叔公來探訪臥床的外公,隨機探問之下,才記錄到東澳小漁村的發展故事,未來希望能持續滾動,即便如撿拾碎片班拼湊,盼能紀錄小漁村來不及追尋的過去。
-

受訪人:黃榮發   
整理改寫/照片:張楷庭

IMG_0940.jpg
↑沒落的東澳村,左側是外曾祖父母的祖厝。


日治時期,日本人看中東澳地區的林木資源,在東澳當地挑選好的木材從東澳灣直接船運回日本。在那個年代,東澳灣沿海尚無人居住,連目前東岳部落的泰雅族人也未遷居至現址,而是住在現今約東大興石礦(待查證)一代的部落。當年9歲的外曾祖母-「黃李阿純」隨著父親從羅東來到東澳灣,一邊幫忙看牛,父親則幫忙以牛車,運送從山邊砍下來的木材接駁到海邊。


↓下圖左是我的外曾祖母-「黃李阿純」,右側是外曾祖父「黃阿永」,兩人於柴房祖厝內合影。

14 - 複製 (3).jpg


早期的東澳柴房,都是以漂流木和山鬃搭建成,後期才有鐵皮 ,左側是外曾祖父母的祖厝,外觀尚維持良好

IMG_0176.jpg

 

因日治時期產業需求而生的生活型態,也讓東澳這個沿海藍色小灣澳開始有人進入移墾。日治時期後半,和臺灣東西部一樣,種植甘蔗以供給日本。移墾之初,居民多在沿海沙岸一帶居住,後來因為颱風浪襲、淹水,所以住戶才陸續向內遷徙,直到我母親(民國50年代)這一輩,對於淹水的記憶仍十分鮮明。
 

 

最早蘇花公路也是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徵調「公工」,換糧無酬的方式針對每家戶徵召一名男丁協助一鏟一鏟開鑿出來的。在這條路尚未誕生前,先民們都是翻山越嶺過當今空軍基地的位置,用走的到蘇澳。

 

日本人走了以後,陸續有人進入東澳移墾,此時期的東澳人生活除了養雞、養豬、放牛、種植花生、番薯外,海邊以牽罟、抓飛魚為主,同時漁船也藉機走私,遊走東澳與日本沖繩間,走私日常生活物品為主(據說我外公學會抽菸就是因為走私學會的 XD )。
 

而當年靠海的閩南人,村落逐漸建立後,也開始會和上村的泰雅族人開始有了「以物易物」的友好關係,漢人以花生、漁獲、番薯等物品交換泰雅族婦女之的布匹等。
待續...

-

↓從外婆家現址可眺望外曾祖父母過去居住的老柴房。放眼望去,就是海邊了!

IMG_0938.jpg


↓ 東澳村舊媽祖廟,位於外曾祖父母過去居住的老柴房左側,為東澳少數以石塊築成的建築,由村內居民集體建造。

IMG_5081.jpg


移居內陸後的用水以井水為主,目前尚存有早期的幫浦打水器,古井已被我外公封起來。

IMG_0908.jpg


↓ 外曾祖父母居住的老柴房內部,目前堆砌雜物已無人居住。2019年我曾帶著姪女一起入內查看,還被外曾祖母的照片嚇一跳 ,呵呵

IMG_0913.jpg


↓老柴房內部的屋頂結構。

IMG_0916.jpg


老柴房的木門、門口的結構均使用卡榫結構。

 

IMG_0919.jpg  IMG_0918.jpg

 


↓位於外曾祖父母祖居所右側的老柴房,經年累月已破敗不勘。

IMG_5042.jpg

 

↓因為人口老化,年輕人多外移,目前的東澳村因美麗灣澳、海鮮、海上體驗活動與粉鳥林秘境而爆紅,行走村內可見不少獨木舟業者與新興露營區。

IMG_5044.jpg

 

 

IMG_5082.jpg

 

↓20歲左右的我媽(右3)與當年的東澳灣海邊。

Scan 20 - 複製 (4).jpg


↓約國中年紀的小舅舅。早年每個孩子只要開口能吃飯了,就要能幫忙各種農事和家務事;東澳許多童年的美好的回憶,至今仍讓長輩們津津樂道。

1 - 複製.jpg


↓2019年,蘇花改陸續通車,12月送外公最後一程時,從遊覽車上眺望翠綠迷人的東澳灣。

IMG_6293.jpg

-

看更多與東澳相關的故事!

《老東澳人的生活》|外婆記憶中的母親們

【珍藏粉鳥林】|一起守護秘境

-

★如果您喜歡Katy的文章,歡迎踴躍分享!
也歡迎支持我,來FB粉專 Katy說故事 及IG:katytellstory 按讚、追蹤和分享喔!

arrow
arrow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