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jpg

             宿瓦納農莊            

電話|05-2561702

地址及交通資訊|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地9鄰301附8
鄰近石棹,位於台18線64.4k左右,建議自行開車。

粉專| 宿瓦納咖啡茶屋
 

IMG_0111.jpg


翻山越嶺,沿著台18線一路蜿蜒前往阿里山鄉樂野部落,在64.4k處左右,有間平台農莊-「宿瓦納」,從民國82年起經營「新豐茶業」,近兩年第二代接手經營後,轉型為咖啡茶屋,同時,也提供體驗遊程,讓蒞臨阿里山的旅人們,有機會在這個靜謐的空間,慢慢品味阿里山高山茶與咖啡的好滋味。

IMG_0113.jpg


「宿瓦納」其實是在地鄒族族語nsoana所稱的地名,指的是動物喝水的地方;而店家位置處於公路旁,天晴的時候,有機會眺望山下一望無垠的自家茶園。
 

IMG_2283.jpg


目前店內提供各類茶與咖啡飲品,整個店家空間在轉型後經過巧手佈置、整頓,也呈現一番新氣象。到訪當時已過正午時分,山林開始起霧降溫,一入屋內看到店內充滿溫度的空間,身心就覺得暖和起來。

IMG_2282.jpg

IMG_2285.jpg


屋內空間小巧溫馨,滿座時約可容納16-18位客人。此行我特別為了這裡的「不插電咖啡」體驗而來,熱情好客的老闆,在寒暄與環境介紹過後,隨即沖上幾杯香醇咖啡,和我們天南地北地聊起阿里山茶與咖啡的產業故事。

IMG_2308.jpg


天天幾乎都要2杯咖啡的我,目前僅能從喝咖啡的經驗辨識不同風味與口感的差異,不過對咖啡種植、生產、採收、烘焙等過程一無所知。

「咖啡就是一種水果,色澤越紫紅越甜,不過果肉很少。」一邊啜飲著老闆自種收成的香醇咖啡,一邊聽老闆細說關於咖啡的小知識。向來只會喝咖啡的我,終於恍然大悟咖啡豆原來就是包覆在果肉內部的果核(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胚乳的部份)。

IMG_2310.jpg


早年為了展售自己的茶產品,茶農們經常要往返南北各地展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闆說茶和咖啡千萬不要放在一起展售,因為「咖啡一沖,就沒有人要買茶葉了!」(因為咖啡香太迷人,會壓倒性勝出)

儘管茶和咖啡都是我的心頭好,經老闆這麼一說,我才恍然大悟,不同農產品從生產到販售,著實充滿對市場的觀察與深厚學問呀!(做生意真不簡單)
 

IMG_2292.jpg


咖啡茶屋旁的空間,是過去製茶的場域,經過整理和重新妝點後,成為訪客到此聽導覽、體驗不插電咖啡的室內空間。碩大的浪青機、炒菁機、製紅茶機器都還陳列在此,老闆以諧音開玩笑地說他們都是「自做自售」(自作自受),光是看到一大片茶園從採收到包裝的繁複流程,就能明白做茶的艱辛。

IMG_2295.jpg

製作紅茶的機器(下圖),一次可以放50公斤的茶葉喔!

               IMG_2303.jpg

 

 

緊接著,此行的重頭戲來了。「不插電咖啡」準備就緒,所需的器材按順序一字排開,有竹篩、布套、卡式爐與炒鍋,以及杵臼與沖咖啡的杯器。

(下圖中DIY器具背後為製茶過程中欲以攪拌茶青,讓茶青保水的「浪青機」,牆上也懸掛阿里山鄒族的老照片。)

IMG_2296.jpg

IMG_2300.jpg  IMG_2297.jpg

IMG_2405.jpg  IMG_2406.jpg


「不插電咖啡」顧名思義,體驗過程完全靠自己動手製作,只要跟著步驟走,不管最後出來的咖啡成品如何,因為由自己全程參與,一定都新奇好喝!

IMG_2302.jpg


首先是【領豆】,老闆事先準備好一批未褪殼的新鮮咖啡豆,接著將豆子們通通倒入布袋裡。

IMG_2311.jpg

接著【甩豆】。甩豆主要以「蠻力」為咖啡豆褪殼。只要來回數次用力地將布袋甩敲在椅子上,大部分的咖啡生豆就能輕易去殼囉~

IMG_2316.jpg


甩豆之後,將所有豆子倒入竹篩,接著必須有技巧地左右或上下晃動竹篩,再用力吹氣將豆殼吹飛。這個環節對我來說反而是較困難的,因為搖晃太大力怕咖啡豆散落一地,而吹氣不夠或方向不對,豆殼就是飛不出去,或者是往自己的臉上飛...XD

IMG_2321.jpg IMG_2322.jpg

IMG_2324.jpg


接著要挑豆,是考驗眼力的時候,要將蟲子吃過或毀損的豆子揀選出來。

IMG_2328.jpg


處理好的豆子就準備進入【炒豆】階段了!鍋子以中火稍稍預熱後就倒入咖啡豆,再以鍋鏟反覆拌炒,沒多久後就會聽見咖啡豆輪番「第一爆」的清脆聲響,略帶焦香的炒豆氣味也瞬間瀰漫開來。

IMG_2333.jpg

IMG_2335.jpg  IMG_2347.jpg


等咖啡豆差不多均勻受熱呈現深咖啡色,外表也透出油脂光澤感後,差不多就可以準備起鍋了!因應每個人喜好的烘焙深淺有異,也可自行選擇炒豆時間增加或減少。起鍋後的咖啡豆,倒回竹篩上迅速地用扇子搧涼降溫。

IMG_2349.jpg


豆子很快就冷卻了,接著倒入臼裡【磨豆】。一開始握杵用捶搗的模式擊碎咖啡豆,緊接著再以左右快速畫圈,將碎豆研磨成粉狀。

IMG_2355.jpg

IMG_2359.jpg  IMG_2371.jpg


研磨完畢,進入最令人期待的最後【濾沖】階段。雖然咖啡沖泡方式每個人各有所好,不過老闆也在此時和我分享一些沖泡咖啡的小技巧。像是梯形的濾紙,沖泡前可以將底部和側邊的摺線分別往不同方向壓折,放進濾杯內就會比較服貼喔!

 

IMG_2373.jpg  IMG_2377.jpg


濾紙放入杯內後,再倒入磨好的新鮮咖啡粉,然後輕敲杯緣整平表面。

IMG_2382.jpg


接著是沖泡好喝咖啡的關鍵了!需要先以一部份熱水注入咖啡裡進行「悶蒸」,讓咖啡粉充份吸飽水份,此時的咖啡粉會慢慢地膨脹十分療癒,等到膨脹後的咖啡粉開始塌陷後,再繼續注入熱水。

IMG_2383.jpg


再次注入熱水時,可以順時針畫圓的方式等水量注入熱水,咖啡和水的比例可在1:10到1:15之間,例如10克的咖啡粉,注入100克或150克的熱水。而不插電咖啡的體驗,在濾泡時僅取用一半的咖啡粉,另一半就讓我們帶回家紀念享用喔。

IMG_2391.jpg


沖泡完成,一起試喝,沒想到第一次沖泡的成果讓我非常滿意,喝著自己從頭DIY的咖啡,感覺也好有成就感,難怪喝起來也特別好喝!

IMG_2398.jpg


平常的我不午睡就像喪屍一枚,沒想到原本昏沉的腦袋瓜因為專注投入體驗煙消雲散,比平常更加清醒;而品味過香醇咖啡的下午,整個人也宛如再次充電般,有了繼續探索阿里山無窮寶藏的活力!

-
★更多我在阿里山的精采體驗文章,歡迎收看&分享我的文章^^
  也歡迎來我的粉專「Katy說故事」粉專和IG按讚,留言互動喔~

藍色里佳的咖啡體驗旅程|阿里山 里佳部落【嘉娜百藝工坊】

來達邦 覓茶香|阿里山 【達明製茶x白紫茶香居】

典藏鄒族文化寶藏|汪長老與【巴舒雅藝術設計工作坊】

上山採一籃紅艷艷的舒心咖啡果|阿里山 特富野部落【TFU'YA咖啡】

有楓香作陪的人文咖啡|阿里山 樂野部落【鄒讚咖啡】

在山之美地 飽足一桌山林美味|阿里山 山美部落【山之美 達娜伊谷景觀餐廳】

在雲端之上品嚐冠軍咖啡|阿里山樂野部落【鄒築園】咖啡

牽手約會賞雲瀑|阿里山【雲瀑谷】觀景、簡餐、咖啡

【櫻戀石棹 解憂行旅】-阿里山櫻花林下人文茶宴小旅行

arrow
arrow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