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176.jpg

【馬偕行腳】貢寮小旅行
●活動粉專:貢寮地方創生駐街工作站
●宣傳影片: https://goo.gl/Ekh6Du



【馬偕印象展】頭城
●展出地點:小鎮生活(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68號)
●展出時間:自107/5/12-6/8
●活動粉專:小鎮生活


大家想像過百年前的台灣風貌嗎?這一趟小旅行非常特別~

將從百年前的老日記裡,跟隨先人的腳步走訪一段貢寮當地的「淡蘭古道」。

而這本日記的主人,於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他就是每個人求學時期閱讀台灣歷史一定會認識的「馬偕博士」。

IMG_0484.jpg

首先,這趟小旅程的紀錄其實合併了兩個不同時空的動靜態活動,

其中之一是實地走訪新北貢寮,

從田野地景中一窺馬偕博士當年服務步行的路線;

另外,則搭配目前在宜蘭縣頭城老街中的【馬偕印象展 頭城】來交叉服用。

因此這篇遊記的老照片,均翻攝於小鎮生活-【馬偕印象展 頭城】展覽現場
(趕時間的翻拍作品質較差,有興趣的朋友可查閱《馬偕日記》一書)


有認真唸書的好同學們大概會記得,

馬偕博士是一名加拿大籍的長老教會牧師,

他在1872年抵達淡水之後開始傳教,雖然最初是宣教目的,

不過卻也經常和醫師、學生為民眾拔牙、看病,

甚至把重要的西式教育帶進台灣,

為百年前的台灣人民帶來許多心靈與生理的寄託與奉獻。

沒想到,他的日記更紀錄了他到訪宜蘭、花蓮的旅程點滴,

認真踏實的他也因此紀錄下許多珍貴的台灣民族、人文及地質生態風貌。

仔細回想一下,記不記得課本裡最熟悉的這兩張老照片呢?

IMG_0590.jpg  IMG_0610.jpg
(左)留著招牌大鬍子的馬偕博士;(右)馬偕博士偕同學生為民眾露天拔牙

現在就一起穿越時空,跟著馬偕博士和他的學生們踏上旅程吧!

IMG_0609.jpg

 

貢寮小旅行這天上午,初夏的陽光已曬得猛烈,

搭乘區間火車從羅東前往貢寮,沿途的風景本身就令人愉快!

在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隨著列車移動變換姿態,彷彿也在海外奮力划水,

想跟隨這趟超級復古的遊程。

這也是我第一次到訪貢寮呢~

對於鼎鼎大名的海洋音樂祭,我自己居然一次也沒造訪過。

不過想到這次是跟著馬偕日記尋訪、認識百年前的台灣,就覺得非常興奮。

IMG_E0106.jpg  IMG_E0115.jpg

 

走出車站,馬上就被這座青山與溪流繚繞的寧靜小城給吸引。

跟著文史工作者-「福哥」的故事腳步前進,

原來,從走出貢寮車站起,我們已踏上過去「淡蘭古道」的路徑。

而知名的「草嶺古道」、「虎字碑」等景點與歷史遺跡,

也從貢寮這裡可開始尋訪探秘。

而所謂「淡蘭古道」,

泛指清領時期在台北和宜蘭分別設官治理的「淡水廳」,

與「噶瑪蘭廳」之間聯絡道路的總稱。

IMG_E0118.jpg

IMG_E0119.jpg

首先,我們在一棵蒼鬱的老榕樹下停下腳步,

福哥說,馬偕在日記中經常提到自己有「默想」的習慣。

也請大家試著閉上眼睛學習馬偕博士,在旅途中稍作休憩之虞,

也將心思沉澱下來,打開五感,迎接鳥鳴、風語、溪流、稻香...

IMG_E0124.jpg

原來馬偕博士的「默想」,其實和靜坐、冥想的概念相當。

從這趟旅程中得知,百年前馬偕博士其實經常處於「趕路」的狀態,

也經常在夜裡趕路,或搭乘夜船節省交通時間。

IMG_0599.jpg

每一次到宜蘭要花上三天的旅程,馬偕在他的人生中居然造訪了28次!

加上他又要帶學生、宣教、為民眾治病,

有時沿途還要慎防百年前有出草習俗的原住民...晚上居然還有體力寫日記!?

想做的事情總是這麼多,身體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

如果不讓自己經常練習「默想」,換作是我也可能會迷失在生活繁瑣的日常裡。
 

IMG_E0156.jpg

物換星移的時空,從貢寮國小前的大麵包樹,

不難推測百年前過去這裡極有可能是平埔族的番社聚落,

種植麵包樹與原住民的生活習俗極度相關;

而貢寮國小建立後,也從過去800名師生的光景,如今僅有80多名學生。
 

IMG_E0165.jpg
 

由於貢寮區有「雙溪」及其他支流「枋腳溪」等在山區間蜿蜒流經,

因此,沿途經常可見美麗的溪流、農田和大小橋景觀。

仔細看會發現,鴨子恣意在雜生的水稻間悠遊,好自在呀!

我也開始想像,百年前馬偕博士看到的自然風景,大概也是這樣吧!
 

IMG_E0182.jpg

IMG_0177.jpg

【慈仁宮】

穿越一段山坡路和新社橋後,我們抵達清朝就落成的「慈仁宮」。

主祀媽祖、關公和三官大帝的慈仁宮,當年其實是「民蕃共建」的廟宇,

「民」指的是漢人,「蕃」指的則是在地的平埔族原住民。

IMG_E0193.jpg

從廟宇正廳室上方古老的匾額中,最左側可見「紳晉民蕃暨信士等敬立」字樣,

就可知過去這幢廟宇當年呈現的跨族群社會風氣。

而美麗的梁柱斗栱樣式,廟門砂岩石刻與廟體本身的大塊石磚牆,

都看得出其專屬的歷史風華。

IMG_E0208.jpg
IMG_E0195.jpg
  IMG_E0205.jpg

IMG_E0209.jpg
可愛的虎爺~(心)



IMG_E0207.jpg
立體、細緻的梁柱雕飾。

IMG_0206.jpg  IMG_0211.jpg
慈仁宮的廟前砂岩石雕與後方的石磚牆面。

 

值得一提的是,馬偕博士在宣教旅途期間,

也很喜歡到傳統廟宇內借住、或和當地的廟公一起討論關於宗教的看法,

在日記中也都有記載。

厲害的是,原本說外語的馬偕博士,來到台灣後僅花了3個月的時間,

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台灣話,日記中最常見的是他找放牛的牧童大量練習對話。

聽到福哥說完這個故事,

也再度讓我們學習到:想快速學好外語,環境還真的是很重要啊!哈哈~

★馬偕日記內容紀錄補充《馬偕日記 Ⅰ》
「拼命地再學習100個新字,越加熟習困難就越大,每新學100個字,就比先前更困難。」
-1872年3月1日 
那些章節實在相當不好對付,但是我絕不向它們屈服。來吧,214個部首,讓我再次背唸並解剖你
們吧!」-1872年3月5日

 

 

IMG_0223.jpg  IMG_0226.jpg

其實慈仁宮這裡有不少可說故事的史蹟,

包含過去清廷在此地設立類似「防堵詐騙、擄人強盜集團」而設置的石碑,

以及在廟旁有馬偕為了紀念賓威廉牧師而建的「賓威廉教堂」。

只可惜教堂早已不在,成為民宅堆砌物品的荒地。(上圖右)

近年依然有國外的牧者團隊,來此尋訪當年的教堂遺址。

IMG_0608.jpg


【巴賽祖師廟】

接著我們來到一處非常酷的小廟-「巴賽祖師廟」。

不僅樣式特別,連廳堂內的壁畫也非常鮮明有趣。

 

而這其實是平埔原住民巴賽人後代興建的祖師廟。

由於台灣的平埔族漢化非常早,想當然爾,會有許多與漢人相同的文化習俗。

而「巴賽人」是凱達格蘭族,曾在宜蘭壯圍鄉大福村一代建立聚落,

也曾與宜蘭在地的噶瑪蘭族發生激烈的衝突。

 

IMG_0246.jpg

IMG_E0243.jpg

進入巴賽祖師廟內,

看見廳堂內大大的「山西」二字,意指巴賽人的祖籍。

不過這部份在歷史研究上有些爭議,畢竟過去原住民沒有文字紀錄,

而許多族人口傳的祖源地是一個叫做「Sanasai」的地方,

在台灣話的語音訛誤下,以為祖先來自山西,所以這部分是有待考證的。

(過去在東海岸工作期間,亦曾聽聞綠島以前也被稱為Sanasai)


IMG_0255.jpg

祖師廟內的風格非常生動有趣!可惜要趕路不然很想好好停留端詳一翻。

這裡似乎想從許多不同時期的風格壁畫中說故事,說明巴賽人的生活、

以及台灣這片土地上歷史發展的沿革變化。


IMG_0251.jpg

IMG_0254.jpg

關於族群的紀錄,過去繪畫是沒有相機的年代,保存在地生活樣貌的方式。

然而多虧馬偕博士過去在台灣沿途的紀錄,

也保存許多關於台灣早期不同族群和地域的生活樣貌,

也讓我們得以看見目前已不復見的平埔族影像,非常珍貴!

IMG_0604.jpg

IMG_0582_20180524054008286.jpg

IMG_0592_20180524054009241.jpg

IMG_0605.jpg


【田寮洋濕地】

接近正午,在烈日下步行的我們早已全身溼透。

穿越第九號公墓後,地景開始不太相同:「一片遼闊寬廣的稻田景觀。」

綠油油的稻葉隨風波動,白鷺鷥不時在其間穿梭飛舞,

大片的山風吹來,稻香瀰漫十分療癒怡人...

原來這是淡蘭古道路徑上的芬芳氣息啊!

 

IMG_0269.jpg

IMG_0283.jpg

IMG_0284.jpg

我們要在鐵軌下方的陰涼空間,一邊享用午餐、一邊在水圳內泡腳。

福哥一邊說著馬偕曾夜裡走在田埂間不停摔倒,

最後被部落的居民提著竹筒火把前來照明相助的故事;

一方面也鼓勵大家藉機脫下鞋子,踩踏田埂土地,

親自體驗感受一下當年馬偕穿越田野的感覺。

想當然爾,我們的處境一定是比馬偕當年舒服太多啦!

我們有手機定位、照明和雙肩式後背包,以及墨鏡、涼感衣、抗UV外套...

馬偕過去的行囊還得請挑夫一路協助運送呢!
 

IMG_0286.jpg

IMG_0607.jpg

IMG_0287.jpg

不必擔心弄髒腳,我們就在被稻香環抱的綠野中,

一邊享用福隆便當,一邊泡腳、吃透心涼的西瓜。

IMG_0299.jpg  IMG_0301.jpg

 

IMG_0302.jpg

 

【水圳步道】

稍作休憩後,下午天氣也轉涼了~

擺脫又熱又濕的高溫,大家沿著山間蜿蜒的水圳古道前行,

福哥說這一段其實已進入淡蘭古道的主線。
 

IMG_E0318.jpg

IMG_E0319.jpg

IMG_E0320.jpg

水圳步道這一段的鄉野風光著實迷人愜意,

我們時不時就被鄉野間美麗的花果樹木吸引停留,

或和正在種植地瓜葉的老農攀談,問候農作收成。

遙想當年,馬偕博士一行人也曾經是這樣感受在地的吧!(然後順便就看起牙齒)

IMG_E0333.jpg

IMG_E0334.jpg

IMG_E0345.jpg

IMG_E0348.jpg

IMG_E0351.jpg

這段路我們走的輕鬆愜意,但馬偕博士縱然勇於冒險,

不過當年行經很多未曾到訪的地域時,還是得非常留意自身安全,

避免被當時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

因此,馬偕博士過去也會在旅途中僱請「保鑣」,照護自身安全。


IMG_0581.jpg

★馬偕日記內容紀錄補充《馬偕日記 Ⅱ》
「南方澳、北方澳,整夜在那,整夜警戒,害怕生蕃來襲。」-1884年7月5日 


IMG_0594.jpg

而隨著時代演進,農作物也不盡相同,

聽老農說是山藥這幾年價格好,所以周邊沿途可見整齊劃一的山藥田,

不過山藥種植得費許多心力照護,農民阿公也樂天的補一句:

「其實賺回工錢而已了!」

IMG_E0363.jpg

【德心宮】

IMG_E0382.jpg

走過水圳,穿越明燈橋,我們來到位在兩邊溪流中間高地的「德心宮」,

由於雙溪在這個區域來個大轉彎,所以這座百年馬祖廟後方,

百年前即是一個天然的渡船口,可在此接駁小船溯游而上。

2018-5-24 上午 06-30-17.png

不少魚販也會將福隆海口的漁獲,挑至當年熱鬧非凡的「雙溪」村內販賣,

而當年魚販走的古道路徑,也被稱為「漁行仔路」(要用台語發音唷)
 

IMG_E0373.jpg

 

IMG_E0395.jpg

若是沒有福哥的帶領,我們是不可能知道過去這裡的舊渡口呀!

穿越廟宇後方的參天榕樹園和邊坡雜林,

我們有幸一睹過去馬偕乘船的舊河道樣貌。

IMG_E0400.jpg

IMG_E0405.jpg

IMG_0600.jpg

當然,百餘年來,河道和地景樣貌不斷地在改變,

過去在歷史文獻中出現的一些靠海的平埔族舊社,也因地貌的轉變而消失。

馬偕在日記中,曾經紀錄平埔族住民帶他乘船到福隆出海口的沙洲,

撿了很多沙洲上喜鵲的鳥蛋回來,無形中也說明了過去生態的豐富與多樣性。

反觀目前各地海邊最多的已不是鳥蛋,

而是再過百年,依然塑化存在的各類塑膠垃圾啊!

IMG_E0413.jpg

IMG_E0414.jpg

馬偕博士積極學習與奉獻的行動力,徹地展現他以行動愛台灣的決心。

(不過愛台灣這句話在現今似乎也變得具有高度政治性...)

他不因當時的社會發展背景歧視台灣人民,

娶了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並育有三名子女。

IMG_0588.jpg

IMG_0587.jpg

其實在這趟遊程開始聽故事後,我就發現馬偕本身的行動作為,

也和現今的許多職業、教育、醫療、社區規劃思維相近。

於我而言,他的日記不正說明了,

他也是最早的: 「部落客/教師/牧師/醫療人員/斜槓青年」 嗎?哈哈 XD

當然日記中不會只呈現他心情快樂、積極的部份,

「感覺疲憊、想放棄」的心情,也在他的日記裡出現過。

我想自古至今,每個人對於追求自我心中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這種內心的糾結與拉扯,也是亙古不變的心路歷程吧!

IMG_E0416.jpg


【貢寮老街】

這趟小旅行的最後,我們從德心宮走回貢寮國小前方的地下道路徑,

越過大紅貢寮大橋側邊的道路直接前往貢寮老街。

IMG_E0430.jpg  IMG_E0431.jpg

 

IMG_E0427.jpg
 

長度約200公尺的貢寮老街,房舍間彼此緊鄰。

陳年的商店匾額、破損的磚牆,巷弄裡親人的街貓,都訴說著繁華褪去的寧靜。


IMG_E0432.jpg  IMG_0462.jpg

IMG_E0433.jpg

IMG_E0436.jpg

近年地方文史工作者、以及政府單位,

除了透過規劃馬偕小旅行外,

也有意將這些可以說故事的舊房舍重新賦予新生命,

未來將有書店、背包客棧等新型態的交流空間在此地醞釀,

我也十分期待下次再度造訪時的新氣象!

IMG_E0441.jpg  IMG_E0442.jpg

 

最後,我們在由老屋翻新的「貢寮老街駐地工作站」,

享用社區幫我們準備的清涼飲品之餘,

也聆聽這趟馬偕行腳-貢寮小旅行的規劃與踏查歷程,彼此交流分享。

IMG_E0477.jpg

IMG_0494.jpg


工作站的空間,規劃得也像是一間舒適的小書店。

IMG_0483.jpg

為了持續在地方耕耘,在地工作團隊也和在地的社區阿嬤們合作,

讓阿嬤的編織好手藝,成為每件獨一無二的在地特色商品。

現場也請可愛的女孩示範,提著可愛的編織商品展示,

喜歡的朋友,可直接到工作站這裡購買,款式幾乎都不重複的唷!


IMG_0522_20180524023822779.jpg



喜歡純樸風貌老街的朋友,如果北部的老街逛不過癮,

還可以再搭火車來頭城老街走走!
 

文史工作者-福哥在頭城「小鎮生活」空間的【馬偕印象展 頭城】,

呈現許多馬偕在台灣的動人影像,搭配實地走訪小旅行,

彷彿穿越時空,置身百餘年前的北台灣。
 

這一段在北台灣、東台灣歷史發展上亦一脈相承的路線,

有許多精采的故事等大家來細細咀嚼、品味。


IMG_0618.jpg

IMG_0617.jpg


※此篇為合作

arrow
arrow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