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a》|【繩話】陳錦江個展
‧展期:2019.4.3-2019.5.12 11:00-19:00(周一公休)
‧地點:《Wata》(花蓮縣吉安鄉中原路一段190號)
‧創作者粉專:亞銳創意工藝坊
-
很喜歡近幾年來的一股生活美學風潮:許多具有特色的創作和展覽,不受限於藝廊、文化局和特定藝文園區,反而在眾多的獨立書店、特色咖啡館或複合式的人文空間、工作室等就可以看見。這樣的方式無形中拉近我們與藝術的距離,對於許多自認為和「美感」絕緣的人,也能從休閒活動中更親近多元的藝術創作型態。當然,近年花東也有好幾個藝術策展計畫,特意將藝術家與熱鬧的市區街坊合作,讓居民和旅人穿梭鄰里巷弄間時,也能出奇不意與藝術相遇,從藝術創作中,聆聽藝術家想說的話。
而「Wata」過去位於花蓮市熱鬧的市中心,在2018年夏天搬到目前寬敞的現址,這裡以原住民創作為主,集結了許多花東在地優秀創作者的工藝商品。質感出眾,也突破許多傳統藝品的刻板印象。
不論是木作家飾、織品、陶器、圖騰背包等,每件商品都有文化意涵與部落故事,或者蘊含藝術創作者精巧獨特的手藝和創作理念,讓人一看見就會忍不住發出「哇!」的讚嘆聲,這也正是店名wata(阿美族語:哇~)的命名來由。
不過後知後覺如我,因為漫步到店家附近買牛奶,才知道搬家後的Wata現址,也被當時正在聚精會神佈展的工藝師-陳錦江給吸引,提著一袋牛奶就湊上前東張西望。
說實在真的是很難不注意到,因為一個跟健身界網紅「館長」一樣壯碩的鐵漢,居然打著赤膊在編織絕美的繩編,這畫面居然毫無違和感?!
原來4/13就是開幕了,已經有4年繩編創作資歷的陳錦江,也有一個人如其名的稱號「海陸」。沒錯!除了超級結實壯碩的體魄外,來自臺東卑南族巴布麓部落的他,也曾擔任長期的海底工程潛水員,上山下海都是生活與工作的一部份,稱為「海陸」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啊!
開幕這天重返展場,已經聚集許多「織男織女」們專注地在進行花盆編籃,「海陸」穿著傳統片褲服飾在現場教學,不時聽到他以幽默的原住民式幽默鬧學員:「你不要"緊將"嘛~不要我在旁邊就一直"錦江"..」(XD)
編織一直是我個人不擅長的事,常常在計算和重複的過程中就會忘記,就勢必「砍掉重練」,所以非常能體會投入這件事情需要多少耐心和專注力。看到「海陸」在現場中氣十足的指導學員,若不是鐵漢柔情,怎能有如此巧思和意志呢?
「海陸」自謙的說自己是工藝師,還稱不上藝術家,投入繩編創作這幾年,不斷編繩下來,自嘲自己的手掌皮膚磨到比女孩子還細;而為了這個展,他也籌備了5-6個月的時間,一直到開幕前都還拚命熬夜完成。
一進展場,四幅霸氣、華麗又優雅的巨幅繩編作品吸引大眾目光,繩結的樣式,呼應了他自身卑南族的文化與部落生活故事,近距離細看,每個繩結與花樣的編排與設計都極具巧思,非常美麗!而過去臺灣原住民在古早沒有文字紀錄的年代,結繩記事也是記錄部落生活要事的過程,工藝師的創作,無形中也帶領自己重返穿梭,以新的繩結創作,用更華美優雅的姿態,榮耀地說著部落的故事。
海陸也將繩編的技藝,廣泛地發輝到吊飾以外的生活領域。常見的花編繩籃、吊床、躺椅、簾飾等等,純白棉繩搭配不同的紋飾編織,與木作結合,視覺上也十分清爽好看。
談及木作,海陸說自己是和臺東建和部落的一位木作藝師耆老學習。「真的不敢拿給老師看啦!」在喜歡的創作路上前進,海陸的言談中,坦率地傳達自己仍有許多有待學習之處,但仍保持一顆快樂、沉著的心情。問他遇到創作瓶頸時都怎麼辦?他毫不猶豫的說:「就去跳海(潛水)啊!」再度彰顯他豪爽乾脆、不原地糾結的生活態度。
後來才知道,海陸這檔展期之前,是一位我也非常欣賞的在地藝術家-「林淑玲」的個展,更可惜的還有原來2018年,海陸在《花東原創生活節》也有參展..萬分可惜我居然都錯過了...
在開幕這天,與參加繩編工作坊的學員們一起合影。
Wata除了特展外,目前現地寬廣的展場中,也有港口部落藝術家-伊祐‧噶照(Iyo Kacaw)的木作家飾和雕塑作品展。
質樸溫潤的木作質感,在藝術家巧手揮灑下,轉變為帶有童趣風格的溫馨家飾;或張力十足、濃厚「東海岸風格」的壁飾作品,很幸運藝術家本人也在現場,要特別感謝工作人員協助引薦,讓我有機會再捕捉到藝術家和作品合影畫面。
若有去過港口部落和加路蘭的朋友,也都會看到伊祐噶照的作品,雖然都是大型裝置作品,不過藝術家運用木作自然顏色和細緻的紋理表現,卻能讓整個作品呈現輕盈的感覺,所以和自然地景也非常融合。
這次看展,再次突破我們腦中既定的生活經驗與刻板印象。每當看到細膩的編織、唯美精巧的手作或彩繪時,第一印象總以為:「出自女性藝術家之手吧?」這次的展覽突破我狹隘的既定印象,也從與藝術創作者們親切、接地氣的言談之中,再次反思自己的創作過程與態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