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嶼海故事節】系列活動
時間|2018/8/18-9/8
地點| 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路)40-8號(石城漁港旁)及五漁村區域
粉專|頭城嶼海故事節
相關旅遊資訊檢索網站|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經常在宜花東遊走,覺得自己能夠天天離山海很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尤其來過宜蘭的朋友都知道,宜蘭在地圖上的形狀,看起來像是一個人的鼻子,越往北走,平原面積就越狹小,山與海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位於宜蘭最北端的頭城,擁有「海景第一排」的優越地理位置,兩百多年前,是先民開墾進入宜蘭的第一個據點,因此從進入宜蘭最北端的村落-「石城」起,便能開始透過老房屋舍、草嶺古道與漁港風情開始,述說宜蘭的故事。
沿著台2線濱海公路行走,也能觀察到一件非常新奇有趣的現象:佇立於外海的龜山島,會沿著我們所在的位置變化而有不同的形狀。在地俗諺「龜山會轉頭」正說明了在宜蘭縣境內移動時,所見的龜山島視覺感受。
即便安排一趟頭城僅21公里海岸線的小旅行,也能看見龜山島的不同形狀。但相同的是,不管龜山島形狀如何轉變,它始終永遠在外海匍伏蹲守,像隻守候在家的忠心寵物般,讓每個在宜蘭生活的人,看到龜山島,安全感與歸屬感便油然而生。
石城 |石城工作站故事館、石城漁港日常、輪轉舊草嶺隧道、媲美日本湘南海岸的石城村巡禮
想認識從未造訪的北頭城漁村風貌?可先從「頭城嶼海故事節」及系列活動開始。8/18-8/19這兩天的故事節活動,將在石城漁港旁的社區活動中心內的空間辦理,除了有靜態的五漁村故事展,做為認識這趟深度小旅行的濫觴外,還有精彩的講座、工作坊,以及好玩的在地優質商家市集與表演在這裡展開。(活動詳情連結)
交通方面,雖然北頭城地理位置偏遠,不過都還是有區間及復興號火車,可以分別到達石城、大里、大溪、外澳等站,可購買東北角一日券($130元),就可以無限次搭乘頭城-瑞芳各站;而現地也看到不少年輕朋友,選擇入住台2線上的民宿後,騎乘自行車熱血前來;不過因為最近天氣炎熱,若能自行開車或騎機車,可做為這趟旅程的最佳選擇。
石城活動中心就在石城漁港旁,充滿海味的漁港與活動中心內外加工中、曝曬中的大面積漁網,直接反應了居民的生活日常。
石城漁港旁有條迷你版、約10公尺長左右的綠色隧道,在豔陽下除了景觀涼亭外,這綠色隧道是一處遮蔭的好所在!
走過綠色隧道小徑另一端,山海風光盡收眼底、單面山形狀的海蝕地貌也一覽無遺!同時,也能從北端俯瞰寧靜的石城小漁港。
石城漁港北端,約台2線115k左右,可來到舊草嶺隧道環狀線南端的石城資訊站。大部分的旅客都是從福隆租借自行車後,沿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一路騎乘至此,在此地休憩、用餐後,再返回福隆還車。
東北角風管處在這一段設置有資訊室,假日有人力提供民眾基礎的旅遊諮詢與協助。由於這裡風光明媚,既可遠望龜山島,也提供不少休憩乘涼的座位,因此,許多親子同遊的旅人們在這裡休息至少半個小時以上。
提醒到此一遊的朋友們,這裡僅在地一戶老人家販售烤香腸和傳統石花凍等飲品,所以想要用餐的朋友,這裡沒有賣正餐喔!
上一次吃石花凍是幾歲的時候?我幾乎已經完全不記得了!小時候經常吃到外婆和媽媽在市場買的石花凍點心,我也經常將石花凍和愛玉傻傻分不清。其實,石花凍就是生長在海邊的海藻-石花菜製作成的,有豐富的膠質,也是製作果凍的原料。想起童年的記憶與石花凍冰涼Q彈的滋味,我也直接和在地的阿公買一杯嚐鮮。
添加了檸檬香氣的石花凍,在炎熱的高溫下特別清涼解渴,三兩下就被我喝乾飲盡!
既然來到石城,一定要來感受一下美麗的石城濱海聚落風光。
顧名思義,石城村內的房屋模樣幾乎維持百年前的樣貌,外觀牆面均由石塊堆疊砌成;有一說是過去為了防禦原住民而搭建的房屋樣式,亦有說法是過去西班牙與荷蘭人在此建設遺留下來的海防設施。不論如何,這裡緩慢的時光、純樸的老屋與穿梭其間的浪貓與家禽,加上無敵的蔚藍海灣,根本就是超級療癒的漁村風景啊!一起同遊的友人說,有一回帶著攝影師到訪此地時,攝影師也讚嘆著脫口而出:「這裡堪比日本的湘南海岸呀!」
身為「鄉村、海邊、老屋控」的我,帶著挖寶的驚喜心情穿梭在石城村內,彷彿自己也被拉回百餘年前的老時光裡,覺得一草一木,甚至在風中搖晃的光影都好美好好拍!
東北角風管處在此地搭建的資訊室,外觀也正好與在地的建築形式相互應,一旁鄰家的雞就這樣隨性地在周邊遊走。
原本整理漁具的村民,午後直接睡在沁涼的樹蔭搖籃下,這樣愜意的風景,實在讓我羨慕不已!
無敵療癒的石城聚落與海岸風貌~
提醒開車騎車前來的朋友,在進入石城聚落這一處的路口,務必要留意台2線上快速的砂石車群,車速真的很快喔~
大里 |必拜玉皇大帝天公廟、草嶺古道、大里舊街尋覓老時光、海味直送網元漁坊
看到濱海台2線上鐵道和公路依偎並進的樣貌,覺得十分有趣,甚至有點羨慕。因為過去四年在臺灣東海岸台11線上的生活,可是鐵路無法抵達的國境啊!
而北頭城幾個漁村小聚落的車站,也因為平日人口稀少,出入站都可以「自己來」,反倒也有一種自行探險的趣味在。
如果有機會個別訪問宜蘭居民:「大里有什麼?」我想大約九成的居民會先開口喊大王的名號。是的~這裡的「草嶺慶雲宮」,確實是自小每年都要來拜謝平安的超人氣宮廟!建廟已有兩百年歷史,在吳沙入蘭陽墾拓時,就有居民將玉皇大帝的神像帶來草嶺奉祀(廟旁的小徑也是通往草嶺古道的起點喔),在蠻荒戰亂紛擾的拓墾時期,成為先民重要的精神支柱。隨著時間遞嬗、香火也日益興盛,只要親臨一趟廟堂壯闊的山海風景,就彷彿能遙想玉皇大帝與眾神佛將們鎮守山海的磅礡氣勢啊!
日前也發現,大里車站前的民宿也漸漸多了起來!亦有青年旅館提供背包住宿。
沿著靠海一側的公路小徑,跟著指標轉入大里舊街,這裡現居的戶數似乎比石城聚落多,村內也有大間的派出所,不變的依舊是濃濃的漁村風情。
村內的主要道路近年有計畫的挹注,翻修了老街的道路。走進老街,尋常人家飼養的狗狗有些盡忠職守地吠叫,有些則搖頭擺尾地主動靠近;不論是老屋還是頹圮的圍牆,靜謐的漁村氛圍讓人心情非常放鬆。
從老街轉入海邊,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喔。
在地上日曬的農作與在圍牆上曬乾的瓠瓜與大紅棉被,都是簡單美好的漁村日常,在在喚起了我的童年漁村回憶。
大里村海岸的石作步道工程,似乎改變了原本的海岸景觀(椰子樹似乎可以不用出現在這兒?)。沿著步道行走,龜山島與壯闊的山海景觀再度呈現在眼前,步道一路通往大里漁港,不過大里漁港靜悄悄地,宛若一處待發掘的美麗秘境。
離開大里老街一路往南,在台2線約120K處左右,有一間在地漁家經營的「網元魚坊」,提供精緻的無菜單海鮮料理。若規劃在東北角海岸停留較長時間的朋友,不妨試先預約排入遊程,前來嚐鮮產地直送的新鮮海味料理。
大溪 |北宜蘭最熱鬧漁港、東北角衝浪聖地
離開大里往南不久,來到赫赫有名的「大溪漁港」。有別於之前靜謐的大里、石城漁港,大溪漁港以新鮮現撈的海鮮漁貨聞名遐邇,尤其是下午三點過後開始的漁市叫賣現場更是絡繹不絕!
大溪漁港儼然已經是個與觀光活動結合的熱鬧漁港了!我們在中午過後的時間造訪時,現場早已有許多商家漁貨,而漁船也陸陸續續地進入漁港卸貨、將漁貨逐一磅秤。一旁更有上岸維修的船隻,整個漁港呈現蓬勃發展的光景。
大溪漁港的新鮮漁貨,包含金勾蝦、紅目蓮、鰻魚、白帶魚、螃蟹等等漁貨,只懂吃海鮮,不懂料理與諸多魚種的我,對辨識魚類感到困難,但對現場琳瑯滿目的新鮮魚貨感到非常新奇,連外型不討好的鮟鱇魚在這裡也看的到耶!(←顯示為海洋鄉巴佬)
來到大溪漁港,可以現場採買新鮮魚貨後,再到周邊的餐館,有直接代客料理的服務喔!
除了觀光漁港外,由於大溪這個地區本身有來自龜山島的移居住民,因此,「頭城嶼海故事節」的系列活動裡,也揉合龜山島的生活記憶與技藝,在9/8的活動中推出「七十二角風箏寸子工作坊」,讓在地與一般民眾更能深度認識與大溪密切相關的龜山島文化。
除此之外,目前位於大溪南端的「蜜月灣」,也和外澳一帶連成一氣,目前成為臺灣東北角海岸,遊客與衝浪愛好者們逐浪的好去處!
與外澳、大溪這兩個頭城鎮北端較熱鬧發展的地區相比,「梗枋、大里與石城」三個漁村聚落則相對僻靜人稀。遊走一趟台2線,可以在山海之間同時感受繁榮與純淨的漁村風貌,若期待更有感的自訂遊程,不妨參考活動本身規劃的建議遊程,來一趟精實的山海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