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小小觀察,在一片鄉村風、工業風強勢來襲後,
目前又掀起了一片夢幻的乾燥花風。
不論是餐廳還是咖啡店,
許多以乾燥花為主題的室內設計和手作課程更是在生活和社群網路中又流行起來。

IMG_3377.JPG

不過其實記得在我國小的時候(遠目)...
在當時那個同學間瘋迷蒐集特色信封、信紙和手寫畢業紀念冊的年代,
依稀記得不論是婚紗攝影甚至是信封信紙,
當時也都大量採用了乾燥花的風格,結合英文報紙、紗網、個性字樣等元素來運用。
感覺這也是一種藝術裝飾的復古流行呀!

小時候也曾試著製作乾燥花束,不過當時手感美感都不足,
時間一久乾燥花結成蜘蛛絲,又變成垃圾丟棄了~
而這次手作起因於2016年,
友人在產季購買了一大袋在地小農生產的洛神花,非常新鮮!
手動一一去籽後,發現脫去鮮紅色的花肉部分,
花心內包藏著翠綠色、質地堅硬的果實。

hibiscus-1.jpg
營養價值高、花東十分常見的洛神花
(圖片取自:https://kknews.cc/zh-mo/health/5mjbrnk.html)

當時看到種子一顆顆感覺十分可愛,就裝在盤子裡,閒置在陽台上沒有多理會;
沒想到慢慢地...種子乾燥後居然慢慢地裂開,也迸發好多種子!

0.jpg
忘記拍攝記錄當時的種子乾燥情形,只好先引用網友的圖片 ^^"a
(圖片來源:http://dgipan.blogspot.tw/2015/10/blog-post_11.html),
這就是乾燥後的洛神花種子,質地十分堅硬,拿取的時候要小心不然會被刺傷喔!
裏頭的種子很容易就從硬殼中掉落下來喔!

就這樣,這盤乾燥洛神籽足足被我放了一年之久,
有天突然再看到它時,「為何不將它們黏成聖誕圈的樣式呢?一定很有fu!」
靈感一來,隨手找到家裡的鐵絲,掰彎成放大鏡形狀,
緊接著用熱溶膠一個一個慢慢黏合、調整,
最後完成了一個好堅硬的乾燥花圈,真的可以當成武器了 XD

 

IMG_2026.JPG
在黏合過程中我會不斷左右、正反面端詳花圈的感覺,
務必要讓每個角度看起來都很「飽滿」,
尖尖的種子頭也務必要輻射狀排列才好看。

而乾燥花圈基礎完成後,又被我閒置了一段時間,
因為當時實在想不出可以運用在什麼地方了...作為單純的壁掛又有點單調。
後來因為一場自辦的分享會,看過對方民宿場地的風格之後,
又靈光乍現,決定改造成美麗的乾燥花盆景送給對方。

加工前,先蒐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素材,
包含其他的乾燥植物、掉落的洛神種籽、乾燥咖啡渣、小碎石和其他小工具。(如下圖)

IMG_3342.JPG

IMG_3343.JPG

IMG_3352.JPG

IMG_3351.JPG

原本想像是將洛神小種籽有美感地黏在乾燥花圈上,
不過卻發現整體十分沉重、配色黯淡,
後來索性直接取用已經乾枯、卻很有彈性不易斷裂的盆景植物(名字大忘記 >"<)
乾枯的葉子依舊保有墨綠色澤,
像藤蔓一般直接纏繞在花圈上就感覺很豐富又有生氣!

IMG_3347.JPG

當然這個過程手還是被扎的亂痛一把的,
比較細微的地方需要使用鑷子來輔助,讓綠意平均分配在花圈上。

IMG_3345.JPG

完成後自己已經開始有點少女心了~

IMG_3349.JPG

接著因為要準備將花圈放入小盆栽中,
所以我用黃色布膠帶將鐵絲纏繞起來,自以為這樣可以比較固定 XD

IMG_3350.JPG

左看右看之下,我選擇了用左邊的棗紅色花盆比較搭配乾燥花的顏色。

IMG_3353.JPG

緊接著便依序將紗網、小碎石和乾燥的咖啡渣依序放入。
這時候會發現,小朋友的玩沙小工具很能派上用場喔!哈哈

IMG_3354.JPG  IMG_3356.JPG

 

IMG_3357.JPG  IMG_3358.JPG

填裝一部分碎石和咖啡渣後,就小心地將乾燥花圈插入盆中,
最上層再鋪上一層小碎石,基本上就完成了!

 

IMG_3359.JPG

不過這裡有一個小小敗筆是,乾燥花圈比較沉,
雖然直接擺放不會重心不穩,但因為花盆內在重量不夠,
下次再試玩應該要再加強比較好!

完成後就來拍照囉...咦?放信箱上似乎沒有很好看耶...
應該要再找更適合的位置外拍。

IMG_3360.JPG


後來改放在磚牆上和水泥柱上,氣氛好像對了一些!

IMG_3366.JPG

最後,直送到友人美麗的民宿家裡囉!
自然的採光環境和室內揉合的森林風裝飾十分MATCH~朋友也好喜歡呢!
下次繼續找機會來玩手作!

IMG_3377.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y's story 的頭像
    Katy's story

    Katy說故事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