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 Mur前言】
內心思索著想整理這篇文章已經好久了!
但遲遲沒有行動~(想到要在照片海裡面游泳就想逃避 ...哈哈)
主要是想記錄從2013~2017年間,在花東工作與生活的體驗與觀察。
不敢說自己是最了解的人,
不過跟著活動東奔西跑,時間一久,慢慢對於在地的藝文活動發展有些心得。
幾經思考,最後決定轉化為旅遊體驗的觀察紀錄,
來呈現我所觀察到的東部海岸藝文活動聚落和發展風格。
---------------------------------------------------

首先稍微說明一下我觀察的地理範圍,
從台11線上的花蓮溪出海口,一直到臺東小野柳這個區域,
大致上是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的行政範圍內。
而接下來呈現的藝文活動紀錄,則是在2013年~2017年間的生活&工作體驗。

taipei navi.png

臺灣東部台11線上的人口和商店都不多,
相對的藝文活動的數量也著實無法和臺灣北部、西部相比。
然而在2013-2017年期間的體驗觀察之下,
以花蓮鹽寮的「海或瘋市集」、花蓮豐濱鄉的「港口部落」以及臺東的「都蘭部落」,
用各自獨樹一格的藝術氛圍與活動表現型態,累積不少知名度,無形中也創造了觀光效益。
接下來就分別用精選的紀錄圖片,來呈現這三個藝術活動聚落的個別特色囉~!

◆《海盜還是嬉皮》?花蓮‧鹽寮-【海或‧瘋市集】

花蓮鹽寮村的第一印象是「吃海鮮」以及「很多很多民宿」的沿海聚落,
當今卻有遠近馳名到需要動用交通管制的「海或‧瘋市集」,
每年夏季舉辦至今已經第七年了!
「瘋市集」由「海或」這個創作空間的主人-Kulo,
以及其他熱血、支持創作的藝術家友人一同創辦。

這是一個完全非官方辦理、跳脫思維的嬉皮風格藝術市集,
活動在熾熱的7月初舉行,通常為期一週的時程。
在這個以嬉皮、自由風格貫串的市集當中,
會看到來自四面八方各種神奇的手作攤位和藝術風格,
更確切的來說,彷彿又混搭了海盜、民族風、神祕學等多元濃厚的神奇元素。

活動從第三年起就開始超過100個攤位,到了2017年攤位、志工群更是龐大!
由遠道而來的各國遊客、和國際手創工作者、背包客、
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更是樂此不疲地參與。

 

P1200227.JPG

2013年初次到訪海或時,正好目睹活動的開幕式-「殺魚」,這也是活動每年的開幕式喔!

P1200250.JPG

2013年的瘋市集開幕前,一群表演工作者與志工齊聚,到花蓮市區隨機宣傳。

P1200335.JPG

「瑜珈」、「按摩」等舒緩身心靈的運動和相關領域,
也會在市集裡出現,還有工作坊可參與(2013年攝)。

P1200389.JPG  P1200392.JPG

位在台11道路旁空地上直接架設「獨立舞台」,
讓音樂和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這裡自由揮灑(2013年攝)。

P1200400.JPG

2016年夏天再訪海或,已經要走好長好長的一段路來回停車折返(2016年攝)。

DSC02556.JPG

一如以往,所有的攤位都在鹽寮海邊自然的環境下設攤,
攤位佈置也幾乎就地取材,或使用回收的舊旗幟、布幔等(2016年攝)。

DSC02563.JPG

在耀眼的夏季豔陽下,海或瘋市集形形色色的人潮和攤商、商品,
也將這塊草木叢生的海階地點綴得十分繽紛亮眼(2016年攝)。

DSC02575.JPG

從台11線上的入口拾級而下,來到靠海的懸崖邊,往南邊望去的一景,
舉目所及只是瘋市集的一小小部份~(2016年攝)。

DSC02614.JPG

市集裡除了繽紛的手作商品外,市集中的「人」也是另一扇值得品味的風景,
不論是穿衣風格或是散發出來的自由不羈的奔放氣質,
都是都市上班族和一般親子家庭不會接觸到的style(2016年攝)。

DSC02628.JPG

只要有獨門手藝,刮痧也可以來成為一個攤位喔!(2016年攝)

DSC02651.JPG

明信片固然是手繪創作者最常見的商品,
不過不同風格和顏料的「人像速寫」攤位也不少,頗受歡迎!(2016年攝)

DSC02664.JPG

台11線旁的空地也擠滿了攤位,可以看見後方五顏六色的各式旗幟,
在這裡沒有太多政治宗教色彩,也沒有法條與標籤的約束感,
儼然是另一個具備高度崇尚自由與自律的國度。(2016年攝)

DSC02687.JPG

看著這些在市面上不一定買的到的手作商品,內在的手作魂也不禁蠢蠢欲動啊!(2016年攝)

DSC02689.JPG  DSC02715.JPG

獨立舞台在活動期間,不間斷地有表演輪番上陣,
不時也可以看到許多跟著音樂舞動的人群,自在地在現場同歡(2016年攝)。

DSC02716.JPG

市集現場看到的手繪地圖,有別於現在辦活動輸出巨量海報、邀請卡的形式,
更凸顯海或瘋市集辦活動的獨特風格(2016年攝)。

DSC02720.JPG

我也首次在市集現場體驗「動物溝通」的攤位,感覺十分新奇有趣!(2016年攝)

DSC02742.JPG

瘋市集海報,每年都不同,但直接可從海報設計中看出市集的豪放與瀟灑氛圍(2016年攝)。

DSC02770.JPG

而到了2017年,整個市集會場只能用「盛況空前」來形容,
一進入會場就有強烈的視覺震撼效果(2017年攝)。

IMG_6674.JPG
當然隨著人潮越來越多,現場也有更多警告標語和志工人力在隨時留意人身安全。

攤位已經多到可以在這裡花兩天的時間慢慢體驗,
實在非常難想像這個如同「趕集」般的海或瘋市集,
可以單純集合熱情同好之力,打造出一個彷若遺世而獨立的「創作者共和國」(2017年攝)。

IMG_6680.JPG

來自日本的環境運動團隊,用簡易的設備在現場和大家說明他們的推動過程,
吸引不少民眾圍觀聆聽參與(2017年攝)。

IMG_6710.JPG

在現場沸沸揚揚的人氣中,我注意到懸崖一側的草地上,
有兩個忘情共舞的舞者,用其自成一格的緩慢和寧靜步調,在現場悠然起舞,
不在乎是否有觀眾,也不在乎是否突兀,在這裡,彷彿可以完全做自己(2017年攝)。

IMG_6723.JPG

接近傍晚,看見海或主人-「Kulo」個別巡訪不同的攤位寒暄,
這幾年來,他仍呈現一如以往的穿著風格,紮著灰白高馬尾與白色大挖空背心,
辨識度極高,讓人很難無法從密度極高的人群中不注意到他(2017年攝)。

IMG_6730.JPG

入夜後的海或瘋市集,成為目前點亮花蓮鹽寮村最具特色的藝文活動。
IMG_6742.JPG

海或瘋市集體驗舊文(刊登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方BLOG)
【花蓮鹽寮】海或‧瘋市集-感受自由奔放的創藝靈魂(2013年)
【花蓮鹽寮】2016海或‧瘋市集-東海岸嬉皮~感受自由奔放的創藝靈魂



◆《堅毅不拔的邦查意志》花蓮‧港口部落-以【藝術pakongko】為例

「港口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阿美語稱為「makotaay」,
鄰近月洞、石梯坪等風景區,在我的體驗觀察紀錄中,
是以在地阿美族人傳統生活文化為核心,
發展出許多具備「強烈在地性與傳承、反思議題」的工作室、劇團與藝術活動聚落。
記得約2009年時,現任台北當代美術館館長的潘小雪老師,
就曾和港口部落升火工作室主持人-「舒米‧如妮」,
推行「 巴克力藍—花蓮豐濱石梯坪海岸藝勇空間創造計畫 」,
當時已有當地阿美族藝術家在部落駐村創作的策略模式。

而港口部落在地藝術家輩出,
像是拉黑子‧達立夫、馬浪‧阿雄、伊祐‧噶照、撒部‧噶照、陳勇昌、拉拉‧龍女等...,
在地藝術與文化工作室也十分蓬勃,諸如:
莎娃綠岸空間、升火工作室、項鍊工作室、那ㄜ‧哩岸工作室等...

2014年以前,我還來不及認識參與港口部落的藝文活動,
但得知港口部落自2015年辦理「藝術pakonko(說故事)」的主題活動後,
2015年、2016年就實際到現場看這些「和土地在一起」的藝術作品。

「藝術pakonko(說故事)」藝術活動主題是取自過去部落日常生活中,
阿美族老人家在結束一天忙碌的晚上,
和部落孩子們以說故事的方式,傳承先人故事與文化智慧的日常。
而連續兩年的「藝術pakonko(說故事)」中,
不儘可以從探訪個別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遊覽、認識港口部落,
也可從每件藝術作品中,認識阿美族的歷史、文化與生活,
並設身處地,思考當今部落面臨文化斷層、土地議題、自身身分認同的種種現象。
由於照片數量多~就揀選部分照片來呈現囉!

DSC_0259.jpg
藝術家黃海蒂在稻田裡的作品-《稻田裡的秘密基地》(2015年攝)

 

DSC_0269.jpg
藝術家撒部‧噶照的大型作品,介紹阿美族起源的五大氏族。(2015年攝)

 

DSC_0289.jpg
藝術家王力之在部落牆上的大幅馬賽克拼貼作品,呈現港口阿美族人的臨海生活(2015年攝)。

 

DSC_0364.jpg
藝術家拉黑子的作品,用以緬懷三位已故的部落領袖(2015年攝)。

 

DSC_0368.jpg
藝術創作者林易蓉將阿美族生活飲食智慧加以轉化組合,
呈現阿美族常食用和運用的傳統植物,成為一件具有教育意義和生活化的作品(2015年攝)。

 

DSC_0389.jpg
藝術家陳勇昌的作品,呈現部落日常生活中的「米倉」,
和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不少農村作品概念相當(2015年攝)。

 

DSC05981.jpg
藝術家安聖惠在港口部落活動中心的作品-《來自紅舉木的信物》(2016年攝)。

 

DSC05995.jpg
藝術家伊祐‧噶照的作品《時間的眼》,透過作品述說過去族人為了捍衛部落土地,
進行長年抗爭的故事(2016年攝)。

 

DSC05999.jpg
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充滿童趣的作品《大樹下‧那被責備的美食》(2016年攝)。

 

DSC06060.jpg
藝術家撒部‧噶照在部落雜貨店牆面上,彩繪早年部落雜貨店作為資訊交換中心的回憶。

DSC06121.jpg
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以純潔的百合花意象置入稻田中,
藉以提點大家守護土地與海洋的重要。

在過去不定期的實際參與和體驗、訪問的過程中,
我個人認為港口部落一直致力於文化傳承與藝文紮根的面向,
並持續不斷地用藝術文化做為策略,讓部落文化與外界接軌。
而學校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在美化校園的彩繪中,呈現阿美族的生活與文化樣貌。

P1220889.jpg
港口國小校園內的牆面彩繪(2013年攝)

P1220894.jpg  P1220902.jpg
港口國小校園內的牆面彩繪(2013年攝)

 

2015~2017年,部落不少藝術家也參與了由東管處官方辦理的「大地藝術節」駐村創作,
而2017年,港口部落也和花蓮林務局合作辦理了「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不僅有大型藝術裝置作品,也辦理好幾期部落小旅行活動,
讓不少人再度認識這個花蓮濱海、族群力凝聚又文化深厚的港口部落。

港口部落體驗舊文(刊登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方BLOG)
【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看藝術說故事》一日小旅行(2015年)
來港口看藝術說故事-【2016藝術pakonko】

◆《多元文化並存的藝術大熔爐》臺東‧東河鄉-【都蘭部落】

提筆寫至都蘭,我自己也躊躇很久要從什麼脈絡或時間點切入?
才能具體描繪這個目前東海岸最具能量的聚落?

大體而言,還是要從都蘭最醒目的「都蘭糖廠」說起。
有別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公營糖廠,「都蘭新東糖廠」是民營企業。
民國80年正式歇業後,在臺東縣府輔導下轉型為「都蘭紅糖文化園區」,
也開始匯聚許多藝術家利用糖廠的各個閒置空間進行交流、創作。
DSC_0501.jpg
曾經瀏覽到一則短文,提到關於早年藝術家在此地匯聚創作時,
被媒體故意拍攝到藝術家赤裸上身而被汙名化之類的報導。
(沒記錯的話,應是在藝術家逗小花的出版書籍裡看到相關的描述,待確認後修補)

在當時民風純樸的東海岸與阿美族人為主的都蘭部落裡,
我大概可以想像當時大家對「藝術家」這個「職稱」的陌生與刻板印象。

不過隨著時間發展,都蘭背山面海的絕佳創作環境與在地阿美族人包容力強大的民族性,
來到都蘭的外縣市移居人口、藝術家越來越多,
都蘭村的整體藝文發展,可以說是從都蘭糖廠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展開。
目前糖廠的二倉空間每隔一段時日就有不同的特展,
保留水泥原始牆面的寬闊展場,對策展藝術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呀!

DSC_0498.jpg

而糖廠內其他空間也分別被不同的創作者租用改造,
成為極富特色的個人工作室、文創商品店、或者成為獨特的小吃美食餐廳。
像是愛人錄音室、台11工作室、好的擺、煙囪下美食、都蘭小房子等...
由於照片量實在不少,只好局部精要地呈現囉~

IMG_0500.jpg
都蘭糖廠內的老建築牆面,每隔一段時間光臨都會有新的創作。

由Homi和音樂人老公一起成立的「好的擺」藝術小店,集合許多在地的特色創作商品,
成為許多人到糖廠必遊的藝文商品店。

IMG_0495.jpg

店內有許多在地手創職人的商品,也會配合在地不定期藝文活動而在店內展出畫作。

DSC01360.jpg

好的擺店外的牆面彩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邀請不同的繪畫高手來彩繪,是流動創作的畫布!
DSC01349.jpg  IMG_0497.jpg

都蘭糖廠內鄰近好的擺、另一個較少人走訪的空間,
一次走訪中發現有別出心裁的昆蟲影像展。

DSC01352.jpg

糖廠大煙囪底下的台11工作室,銘黃色牆面搭配東海岸的陽光十分療癒。

IMG_8568_20171102111700071.jpg

糖廠正門口的都蘭小房子(餐飲)。
IMG_8572_20171102111701390.jpg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在糖廠內的「都蘭糖廠咖啡屋」,
過去號稱為「都蘭客廳」,是眾多藝術家們在此交流、討論在地公共議題的重要文化空間,
也曾因為一齣2010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電影多處在此建築內拍攝而沸騰一時。
後來在2015年重新修復完成後改為「都蘭糖廠61」餐廳,
但現任老闆仍想延續過去此地的藝文光景,
所以也不定時邀請在地音樂創作者在此地演出。

DSC09244_20171102112224669.jpg

除了都蘭糖廠外,沿著都蘭史前遺址的小徑往山上走,
另一個重要的藝文據點-「都蘭月光小棧」也在都蘭藝文活動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IMG_8573_20171102111702421.jpg
「月光小棧」空間的前身我就不多贅述了(google就會有一堆資料),
其中「月光小棧」目前看到的「女妖在說畫藝廊」,
最初是由移居都蘭的女性藝術家「逗小花」發起,
後來在2005年起,由藝術策展人李韻儀和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
將藝廊遷至位於都蘭山半山腰的「月光小棧」,
就此展開不間斷地動、靜態室內外藝文展演活動持續至今。

 

P1140211.jpg

藝廊一樓為靜態展示空間、二樓保留過去電影「月光下‧我記得」的拍攝場景,
另一側咖啡廳另有賣店區。

P1140152.jpg

月光小棧的視野遼闊,可將都蘭灣盡收眼底,天晴時綠島清晰可見。
近年更在戶外舞台區新設藝術家Siki的木雕創作,增添不少凌空飛揚般的氣勢。

DSC_0354.jpg

IMG_8576_20171102111703516.jpg

戶外舞台區的展演,照片中表演者為2014年在地都蘭音樂人-舒米恩的演出。
目前月光小棧各類動靜態展演的活動「開幕時間」,
多訂在週五下午-傍晚時分,吸引不少遊客特地上山品味欣賞呢。

DSC_0346.jpg 

而實際走入都蘭部落村內,若能long stay一段期間,
大概會發現:「整個都蘭村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常設展remix特展」場域。(會太浮誇嗎XD)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今的都蘭村,除了有濃濃再興的阿美族傳統文化外,
也有漢人文化和為了海浪、陽光、健康等各種因素定居來此的國內外新移民,
而這些新舊文化在此地交會融合創新後,藝文活動也就直接發生在這些住民的生活之中。

DSC00660.jpg
據傳有建築高手在都蘭改造許多閒置的老屋空間,
而訴諸公共議題的老屋牆面彩繪,在這裡發生好像也是剛剛好而已XD。

 

都蘭-拉客棧裡的「Ina毛線球工坊」中,看到在部落日常生活裡的美學氛圍。

DSC01923.jpg  DSC01925.jpg

都蘭老人家常常集會的長青文物館也妝點的色彩繽紛

DSC01946.jpg

傳承月桃編織技藝,由新一代延續好手藝的「表妹的店」。

DSC01961.jpg

在都蘭村台11線路邊的傳統串珠工坊,復古手繪風格令人愛不釋手。

DSC01985.jpg  DSC01986.jpg

越來越多各具特色與美感的小店,真的族繁不及備載呀!

而這個期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由在地藝術團隊「好的玩藝聚落」於2015辦理的成果發表會,
已及2016年由藝術家賴純純策展的「六月都蘭很藝術」兩個在地藝文活動。
這兩個活動的空間都分散在都蘭部落中的各個不同地點,
正好可呈現目前都蘭藝文發展的多元繽紛樣貌。

好的玩藝聚落」是以「好的創藝工作室」為主、
「好的,擺」為商品展售空間,「好的,窩」為展演與課程空間,
結合六組在地不同形式的藝文工作者組織成的藝文團隊,
都蘭樹皮國寶工藝師-「沈太木」老頭目也是成員之一呢!
該次展覽我雖然錯過了開幕式,不過看到在「好的窩」客廳現場展示的創作,
也讓我感受到都蘭在地藝文能量的充沛!
 

DSC_0734.jpg  20151026103855218_0001.jpg

DSC_0726.jpg

沈太木老頭目的樹皮燈飾及鑲有都蘭代表圖紋的樹皮書套,非常精美!
DSC_0731.jpg

而2016年「六月都蘭很藝術」活動展場,幾乎遍佈在都蘭的美食餐廳、咖啡店裡,
參展的創作者們也打破地域限制,將濃濃的異國風格呈現出來,
呈現都蘭藝文多元繽紛的創作型態。
因為照片很多...僅列舉幾張代表照片。

「六月都蘭很藝術」在都蘭法式餐廳的展出都蘭女婿-Tim Joel的作品。

DSC01328_20171102125545255.jpg  DSC01325_20171102125543417.jpg

在「哇軋力共」餐廳內的國外創作者-Maudie Brown的油彩。

DSC01366.jpg  DSC01368.jpg

除了繽紛的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在都蘭也超級蓬勃的..(打到這裡手已痠到不行...@@")
就我所知,有在地婦女組成的「藍星文化藝術團」,展演優美的部落歌舞,
也有在地「小花老師」創立的「薪傳舞團」,以在學青少年培訓,傳承創新動人的部落舞蹈。
IMAG1136.jpg
薪傳舞團的團員在部落對外的交流活動中,經常帶來精采演出。

而音樂方面,雖然無法仔細採證發展脈絡,但就觀察階段所經歷的,
包含部落族人答艾老師採集部落故事、編撰歌詞,與在地音樂家、老師、部落孩童等,
於2014年合力完成發行的「Niyaro nu wawa 小孩子的部落」專輯外,
以及目前十分知名的都蘭歌手「舒米恩」,
除了在部落文化傳承與音樂人才培育、交流非常用心外,
更自2013起號召部落大家自辦「阿米斯音樂節」,
除了邀請線上知名原民歌手演出外,部落各年齡階層也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
如今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東海岸音樂盛事。
2017年的阿米斯音樂節,也將在11/11、11/12舉行喔!

來自沖繩的音樂創作團隊與都蘭部落進行文化交流,都蘭部落盛情接待(2016年攝)。
在督蘭部落這裡,居然感受不到鄉村經常發生的文化封閉與人口流失情形...XD

DSC01387.jpg

最後,呈現幾張都蘭阿米斯音樂節的活動照片,感受一下都蘭部落的文化魅力吧!

DSC07401_20171101171938326.jpg
活動現場的展售攤位。

 

DSC07456_20171101171940140.jpg
開幕活動後的團體圍圈歌舞,讓不少無法參與豐年祭,也沒機會看到阿美族文化的遊客能實際體驗。

DSC07562_20171101171941700.jpg
阿米斯音樂祭現場演出~(照片中歌手為舒米恩)

P1250545_20171101171942846.jpg

阿米斯音樂祭現場演出~(照片中歌手為阿洛)

都蘭部落體驗舊文(刊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官方部落格)
《好的玩藝聚落》-來都蘭挖藝文寶藏
《愛上臺東的美式生活》-阿米斯音樂節來了!

《都蘭國的音樂盛事》-2014阿米斯音樂節降臨!
體驗部落原味輕旅行-【都蘭慢漫走】


【後記】
終於寫完,感覺好像生了3胞胎那麼累...
本篇為近年生活體驗的懶人包式觀察筆記,
非為正式學術研究之作,難免無法細膩交代完整的個別發展歷程與脈絡,
若有論述錯誤之處,歡迎來信交流指正:
hone3412y@gmail.com

arrow
arrow

    Katy'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